2013年11月3日 星期日

西裡丹絨州議員陳泓縑對斗湖的願景

西裡丹絨州議員陳泓縑。



打造服務型城市,促進雙邊貿易及旅遊
——西裡丹絨州議員陳泓縑對斗湖的願景

(一)斗湖的未來在哪?

   成為斗湖區西裡丹絨州議員以來,這個問題不時在我腦海中閃現。由於我是工程師出身,整整十年來主要混在沙巴東海岸的棕油業,無論是銷售水務處理化學品、推廣清潔發展機制、投身廢水處理工程等,都和工業有關。因此一開始思考「斗湖的未來」時,往往從工業角度出發。然而,在整理了州議會書面答案以及許多相關資料後,我發現,工業成為斗湖經濟命脈,難之又難。

   六十年代以降,斗湖本來以木材業起家,經過八十年代的可可種植,再到現在的棕油業,乃製造業倒退的經濟趨勢。想當年木材業上游有砍伐樹桐、下游有板廠等,以及周邊的種種支援行業,如機械維修等,錢都在本地滾動。今時今日的木材業,上游砍伐減少,剩下的有的逃稅、有的原木出口,本地板廠倒的倒、停的停。目前的當紅炸子雞棕油業,在斗湖來說都是集中在大小園主的上游業,下游業不夠發達,大多數原棕油都是直接出口,不能帶動整體經濟。況且,斗湖棕油業也看來不可能回到往昔的高峰。畢竟原產品的價格隨國際市場浮動,輪不到誰去控制。

   我曾經在今年8月19日召開的州議會中提問,斗湖的重工業區在哪裡?州工業發展部的書面答案是,斗湖並沒有重工業區,只有三個輕工業區,分別是阿巴士路三里,巴西布迪和丹絨巴都。另外,以木材為基礎的重工業,獲准在摩洛帶路11公里的雙溪伊蒙(Sg Imam)設立。然而,如果私人界有興趣投資重工業,可以個別處理。州工業發展部最後還結論說,設立如棕油工業樞紐中心和亞庇工業園的計劃,需要謹慎規劃,不然蒙受損失云云。

   斗湖沒有劃分出重工業區,就可知道州政府怎麼對待斗湖的工業了。

(二)斗湖拿篤雙城記

   現在讓我們望向同在斗湖省的拿篤。它位於東海岸中心點,棕油園口密集。近期州政府在拿篤大興土木,為拿篤定義為沙巴棕油業中心,棕油工業樞紐(POIC)立基拿篤,乃州政府不會改變的既定政策。日前POIC執行長彭德威披露,POIC也會設立清真食品中心,那麼這連本來斗湖在沙巴發展走廊的「農業和食品加工業」的定位都搶走了。

   其實州政府此舉不難解讀。一來拿篤POIC不若本來的設想能夠吸引大量的棕油下游業著投資,既然投入了龐大基建,沒有理由不將別的工業都拉進來。而且,拿篤具有天然的深水碼頭優勢,不若斗湖碼頭需要不斷挖深海床(已經近十年來沒有進行),工業需要將產品出口,斗湖海運遲早不如拿篤,乃不可逆轉的趨勢。

   拿篤再多兩年,應該就能升格為市,地方政府從縣政府(Majlis Daerah)變成市政府(Majlis Perbandaran)。屆時斗湖省(Bahagian)內有兩座城市,一是斗湖省會鬥湖市,二是拿篤市。環顧沙巴,只有西海岸省內同時有亞庇都會以及賓南邦市。那麼,斗湖省上演雙城記是另一項紀錄。我認為,斗湖的定位在於和拿篤的相反。既然拿篤已經定位成工業城,那麼斗湖理應成為服務業城。

   所謂斗湖成為服務業城,拿篤是工業城,簡單地說,就是工程師在拿篤工作,但是去斗湖花錢。由於拿篤的經濟命脈乃棕油業,而棕油上游業比下游業製造更多廉價勞工就業機會,於是拿篤商業不可避免地不能走高端路線。但是拿篤棕油業的資方卻坐擁資金卻無處花,距離拿篤車程兩小時的斗湖如果能夠滿足這類消費者的需求,他們是願意下來的。

   按照經濟學的分類,工業以及製造業乃第二領域(secondary sector),服務業乃第三領域(tertiary sector)。也就是說,既然斗湖不能做老二,就做小三吧!

(三)服務業的兩翼

   所謂斗湖要做小三,做好服務業城市,類似近年來台灣時興的流行形容詞,社區經營朝生活型經濟走。經濟發展不能不考慮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也就是到底有多少人能夠受惠於選擇好的經濟發展路向中。州旅遊、文化、環境部長拿督斯裡馬西迪曾言,州內唯一的經濟領域能夠說大部分業者都是本地人的,只有旅遊業。旅遊業,正是服務業的一種。

   前述斗湖的海運遲早不如拿篤,但是斗湖的空運領先拿篤,卻是清楚自明的。事實上,斗湖是州內除了亞庇之外第二忙碌的機場,山打根機場也不如斗湖。舉例而言,斗湖一天七班直飛吉隆坡航班,山打根只有五班;並且設有飛往印尼打拉干的航線,山打根沒有飛往外國航線。海運帶旺製造業,空運自然帶旺旅遊。

   除了旅遊,另一項服務業可以成為斗湖戰略領域的,乃和印尼的雙邊貿易。斗湖身為和印尼交界的邊陲城市,其中西巴迪島兩國共享,大批馬來西亞統製品往印尼走私去,都是歷來的雙邊貿易。學者黃進發在田野調查中發現芒果樹竟然可以成為邊界線的記號,斗湖滿街都是印尼人,設有印尼領事館。斗湖不充分發揮此戰略位置,將目標設定在臨近的東卡裡曼丹,豈不是暴斂天物?

   因此,斗湖若要做好小三,就是雙翼齊飛。一邊搞旅遊業吸引中國遊客到來(沙巴最多的遊客);另一邊搞雙邊貿易讓印尼人來做生意進而消費。 打造服務型城市,促進雙邊貿易及旅遊,正是此意。

(四)獻給斗湖人民參考的建議

   明乎此,斗湖需要做什麼才能發揮旅遊和貿易雙翼齊飛?政府能夠做什麼?私人界又能做什麼?我僅此建議以下的粗淺思考,希望能夠拍磚引玉,引來斗湖社會的討論,進而提供羅盤,讓失落的斗湖找回重拾輝煌的線索。

   首先,是貿易——設立自由貿易區。所謂自由貿易區,一般指在劃定地區內從事生產製造,或重新包裝進口產品,再出口國外,區內出口貿易一律豁免關稅。去年2月16日,沙巴州關稅局總監佐那頓干督透露,聯邦財政部已經原則上同意,在丹絨巴都成立一個35公畝的自由貿易區。

   可惜我在8月19日召開的州議會上追問自由貿易區計劃的進展,州工業發展部的書面回答是,此項私人界提議的項目,還沒有落實(tidak termeterai)。既然自由貿易區知易行難,我認為,預期等待主要靠政府推動的自由貿易區,倒不如將眼光鎖定在旅遊業,無論大企業或小商家都能主動創造「產品」,是現階段我們能夠做的。

   一向來遊客都是下了飛機直奔仙本拿然後出海。其中一項經濟轉型計劃乃巴隆區的雙溪布隆興建西巴丹紅樹林度假村,從斗湖到該度假村約有半小時,再從該處出發到西巴丹島另外半小時,比斗湖——仙本拿——西巴丹的既定路程還近。然而,除了將遊客拉近斗湖,我們也必須包裝多些故事性的旅遊景點讓遊客有地方去消費。

1.斗湖機場可升格為國際機場。利用西巴丹島的國際知名度,增加斗湖的國際能見度。設立更多直航,將中國遊客直接帶進來。
2.棕油博物館:將位於摩洛帶的戰前老舊棕油廠,該造成為棕油博物館,讓人瞭解棕油從採摘到搾取的過程。與現有的德源可可博物館相得益彰。
3.多元化本地產品:可以參考馬六甲陳金福的做法,除了已經成功的可可產品外,可以將許多本地產品重新包裝,如零食Amplang等。
4.設立文物館:將手工藝品、多元種族的文化排列出來。例如布吉斯文化、巴夭文化,他們的美食以及傳統,都是遊客有興趣的產品。可參考賓南邦的卡達山文化村(KDCA)。
5.中華美食街:將所有斗湖人耳熟能詳的美食如生肉面、魚生、香底米粉、蘇多、蒙古雞飯、海鮮面等都聚集一起,參考楊忠禮在吉隆坡武吉兵登如何打造十號胡同。
6.海邊海鮮村:尋找適合的海邊打造專門食海鮮的村落,最好能夠向山打根的SimSim漁船街看齊,讓人看生猛海鮮如何上岸。
7.宗教場所旅遊景點化:例如潮州公會樓上的列聖廟是戰前建築,而且是十分罕見的建立在天台的膜拜場所,有一定的賣點。再如古哈拉路七日教會的吊橋等,都有其特色。
8.斗湖山國家公園:瀑布以及最高的熱帶雨林樹木,還有奇特的松鼠,基本都有賣點,政府需要努力包裝推廣出去。
9.高爾夫球場:小小一個斗湖有好些知名的高爾夫球場,無論山水或溫泉,都缺少娛樂俱樂部在旁建立。
10.哈里士果園和可蔭山:有水果吃加上山明水秀,本來就可以參考澳洲葡萄酒果園如何成為旅遊景點。

   以上所言,難免掛一漏萬。我僅此呼籲州政府相關單位,尤其是旅遊部助理部長拿督彭育明,應該關心並身體力行發展斗湖旅遊業的潛能。如果州政府對斗湖發展不聞不問,我希望民間能夠自動自發搞出一些名堂來。畢竟,山不轉,就人轉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