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黄仕平916馬來西亞日獻詞


民主行動黨沙巴州主席兼斯裡丹絨州議員黃仕平。


民主行動黨沙巴州主席兼斯里丹絨州議員黃仕平9月16日《馬來西亞日》特別獻詞

各位馬來西亞同胞,祝大家馬來西亞日快樂,願大家謹記立國先賢於1957年8月31日爭取國家獨立,和1963年9月16日成立馬來西亞的功績!

從今年8月下旬直到9月中旬,我們一同歡度開齋節、國慶日和馬來西亞獨立日。今年對沙巴和砂拉越同胞來說,是非常特別的一年,因為有史以來官方一起慶祝國慶日和馬來西亞獨立日。沙巴和砂拉越的先賢對於成立馬來西亞的成立,終於獲得了官方的正視。

馬來西亞是由馬來半島、砂拉越及沙巴組成,「馬來西亞人」這個名稱是對國家的身份認同,這個身份認同可以讓各族群為我們的國家,感到無比自豪。

在這個意義特殊日子裡,再一次讓我們來反思國家的未來,尤其是馬來西成立至今已有48年,然而國民團結仍有待加強,這皆是出自於國陣實施的土著與非土著的種族主義政策所致,分化馬來西亞人民的「罪魁禍首」,造成種族之間有隔閡,削弱互信團結。

我認為,真正的「一個馬來西亞」精神,應該是以馬來西亞人優先精神,摒棄所有以種族及宗教劃分的政策,讓多元文化色彩百花齊放!

還記得在1930年前後,那時沙巴只有200萬人口,道地佔絕大多數的土著(卡達山人、杜順人及姆律人)以基督教徒為主,還有少數的華人和馬來人,雖然生活及飲食文化和習俗不同,但大家非常和諧生活在一起,那時華人開設的餐飲店可以看見各族群人士在內用餐,人人高談闊論,茶室內的氣氛熱鬧,但經過國陣巫統半個世紀的管治後,這種在融洽情景已是越來越少見。

談到「馬來西亞人優先」這個問題,我們要我國落實真正的平等,即政府不能有偏私,不但要廢除以種族和宗教為首的政策,同時也要拉近東西馬之間各種存在已久但懸而未決的差距,因為現今大馬似乎是「一國兩制」,無論政治、經濟、文化及教育等領域優勢,西馬人的機會往往比東馬人多,我們必須縮小這個鴻溝,恢復共組馬來西亞時的精神面貌。

我是客家人,祖父早年由中國遷居到沙巴來時,迎娶了這裡道地土著杜順婦女為妻,所以我體內流淌著土著血脈。我為自己是馬來西亞人感到自豪,我希望未來子孫能夠在出生紙上填寫「馬來西亞人」(Malaysian),廢除現今以種族為欄目的填寫方式,做到真正的融合,而卻不是同化,雖然要做到理想中廢除土著和非土著之分仍有一段長路,但我們必須堅持這條信念。

馬來西亞人的共同點是擁有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包括多元種族和多元宗教信仰,這是我國的特色,也是各民族和諧相處的穩固基石。

不過,在國陣巫統長達半個世紀的執政下,種族和宗教卻成為國家進步的絆腳石,許多人尤其是土生土長的年輕人皆會質疑自己身份,這是國陣施政下所導致民眾有隔閡和劃分,馬來西亞人不該有土著和非土著之分,也不該存有種族主義政黨(如巫統、馬華及國大黨),只要是公民就應該有平等機會來分享每一份待遇,而非是某種特權,如此國民對自己國家才會有歸屬感。

9月16日馬來西亞日也讓我們來思考,馬來西亞在1963年由馬來半島、砂拉越和沙巴共同組成,我們展望未來的馬來西亞,每一為公民應該以「馬來西亞民族」身份感到自豪,而沙巴和砂拉越不可再被視為馬來西亞的「附屬領土」或是「定存州」,尊重沙巴共組馬來西亞時「20條款」,尊重少數群體和族群的權利,真正體現出民主、自由、平等公正、團結互助的價值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