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0日 星期四

百物漲價黄仕平指責任在政府


斯里丹絨州議員黃仕平

黃仕平再次呼籲,商家必須謹慎考慮漲價帶來的整體經濟問題,然而漲價風潮的罪魁禍首絕對不是小販,而是無能管理國家的國陣政府,這個政府只會繼續否認通貨膨脹率的升高,首相納吉去年公佈的2011年財政預算案時,曾預測通脹率僅是溫和的2%至3%,但目前看來已無法反映實況。

他是今日發佈文告時表示,新年伊始,大馬就掀起一股兇猛的糧食價格漲風,由於受到國內外市場因素如天災令農產品失收、削減統製品津貼等原因影響,食品價格近月內上漲5%至400%不等,且漲風有繼續延燒不休之勢,相信2011年對百姓來說將是叫苦連天的一年。

不管我們去菜市場、雜貨店購買蔬果肉類、乳製品、麵包、高筋麵粉等食物,抑或進入茶餐室、餐館及嘛嘛檔享用美食、飲料,甚至在中藥店購買中藥,全都是漲聲一片。

在雜貨方面,國內大約4萬家大大小小雜貨店,每間售賣逾千種至數千種貨品,半數已在近月漲價,漲幅介於5%至20%。全國逾6萬熟食小販也聲稱因為經營成本上漲,醞釀在年關上調食品及飲料約10%價格;大城市一些熟食與飲料價格甚至比快餐促銷配套還貴。

國際食油價格利好令本地廠商趨之若鶩,討了政府提供食油補貼價格的「便宜」後再將食油出口賺取暴利,令本地食油出現短缺情況,民眾過去一個月發現霸市、雜貨店限制購買後,在恐慌下大量買油囤貨,導致市場上的食油一下子被掏空。

至於主要從中國入口的傳統中藥店,售賣的逾200種中藥,包括杞子、菊花、黑棗、紅棗等,去年11月至今已上漲5%至20%。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本月5日就公佈,全球食品價格上月創下歷史新高,55種日常食品組成的食物價格上升至214.7點,更升破2008年糧食危機的水平。這55種食品,就包括了小麥、玉米、大米、食物油、乳製品、白糖及肉類等。

根據財政部去年10月公佈的《2010/2011經濟報告書》,政府去年的補貼開銷為249.33億令吉,其中液化石油氣、柴油及汽油的補貼為100億令吉,而白米、稻米、白糖及麵粉則占20.31億令吉,食油價格穩定計劃則占8.28億令吉。

斯裡丹絨州議員黃仕平透露,在國陣執政下的我國政府,由於治理不當導致百無價格騰飛,過去幾年內白糖及麵粉的調漲,也對下游食品工業帶來嚴重的衝擊,再加上汽油價格數次上調,加重了下游生產行業的成本及人民生活負擔,其所引起的連鎖性反應不可小覷。

他更指出,由入口小麥製成的高筋麵粉自去年8、9月漲價後,今年又調漲15%,導致其製成品如麵包及蛋糕等食品紛紛起價,其中每條麵包已漲價20仙至30仙。

其實,從事熟食小販,彼此間競爭激烈。在這一輪的漲價風潮中,熟食小販的漲價分為兩種,其一便是因汽油、屋租、食材等成本上漲,被迫調漲。小販使用的90%物品如食材、白糖、汽油、煤氣等都漲價了20%。

他不排除,另有一種小販在沒有必要情況下還是會調高食物價格,只想趁機撈一筆而起價。熟食小販一般會在年關調高食品及飲料價格,漲價約為10%。

黃仕平再次強調,唯有廉潔有效的民聯上台執政,馬來西亞才能避免破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